她8岁时因为疾病失去右小腿,多年来坚持像其他健全孩子一样的上学、考试,终于圆了“大学梦”;她热爱运动,14岁接触到坐式排球,15岁进入国家女排队,从游泳、网球到坐式排球,一路打进全运会,她就是西昌籍的国家女排运动员陈亚琳。
今年6月30日至7月10日,在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的2023年坐式排球亚锦赛上,中国坐式排球女队获得第一名且取得巴黎残奥会的参赛资格,陈亚琳则是队中唯一的四川籍女运动员。
从2014年到今年,陈亚琳参加了许多比赛,也获得了很多奖项,她9年如一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,风雨过后的彩虹更显得耀眼斑斓。现在她家里的奖牌、奖状被家人视如珍宝地完好保存。谈到此次获得坐式女排世锦赛金牌,陈亚琳多有感慨,她说,在这次比赛当中,不论是在队友姐姐们的身上,还是在对手身上,她都看到学到了不少积极进取、勇于拼搏、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。她认为,每一次参赛她都能收获很多,收获经验、收获技能、收获友谊。在一次次的比赛征战当中,她也更加坚定追逐“排球梦”的决心。
据了解,坐式排球是专为下肢残疾的人设计的一种坐在地上打的排球比赛。陈亚琳说,刚开始接触坐式排球时,由于每天都要在地上坐着训练,所以裤子不知道被磨破了多少条,臀部也经常磨出茧子。坐式排球和排球相比起来,不同的地方在于,从发球、接球、进攻这一系列动作都要坐在地上完成,臂部不能离开地面,只能靠全身的发力来移动,以至于手腕、臀部、膝盖磨损度很大,难度可想而知。
陈亚琳说,排球给她带来的最大改变,是从以前的不自信、性格内向,变成了现在的开朗阳光。“自从练球以后,我的心态和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太多了,我以前比较自卑,甚至连说话都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。收获了很多快乐,认识了很多人,因为排球是个集体项目,大家在一起打球,不像个人项目那么孤单,大家在一起很快乐,一起比赛,一起赢得胜利。每次回到家,家里的人都说我的变化大,不再害羞了,我也觉得自己变得大方和爱说话了。”
陈亚琳说,她心里很感激教练,感谢队友们,也感恩父母。正是有了他们的指引开导和鼓励支持,才使她有信心继续追逐梦想,也让她的生命从以前单一的颜色变成了现在的多姿多彩。
记者了解到,作为一名国家队运动员,陈亚琳除了平日里的训练和参赛外,还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,并于2020年考入了四川文轩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。她希望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落下学业,打球学习两不误,全力拼搏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。
现在,陈亚琳在比赛场上的位置是“二传”,她希望能够顶住压力,让这个位置起到最大的作用,接下来她将争取参加亚运会,也想往更高层次的奥运会去奋力拼搏。目前正在四川省坐式排球女队进行集训的她,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更多的比赛。
成都大运会开赛在即,陈亚琳也为参加比赛的凉山健儿们加油。“大运会在成都举办,作为一个四川人,感到很开心。我也了解到这次我们凉山有选手参加比赛,祝他们取得一个好成绩,为凉山争光。”
记者:杨秀 江铜